最近幾年因工作之便,有機會接觸到教育界人士,也多少碰到一些對自己兒女教育表現憂心忡忡的家長。

生於斯,長於斯!

但從高中到大學的階段都在國外求學!

起跑點.png

(圖片來源,請按此!)

我一方面慶幸父母在求學的過程中,不論我身在國內外,都很少給我壓力,也很尊重我的抉擇;一方面也不得不感慨:

長久以來根深柢固的士大夫為上的觀念及升學的壓力,在在使得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很懼怕自己的下一代輸在起跑點上,而不得不從母親懷孕的那一天開始,就緊張夕夕、憂心忡忡地不斷想要把所有最好的一切提供給下一代。

於是打從牙牙學語的階段開始,台灣孩童的生活圈便侷限在學校、幼稚園、托兒所、安親班等固定的狹小空間內;時間也被學校課業跟接踵而來的各類學藝還有才藝補習給填滿了(數學、自然、國語、英語、電腦、心算、鋼琴…等等)!

問題是,在這種「不要輸在起跑點上」的全民運動之下,我們真的培養出了一群「贏在終點」的下一代了嗎?

我們比其他國家的人加倍的努力,可是成效呢?

我們的工時比其他的國家長,可是效率呢?

我們不也常說:台灣的學生努力了十二年(由國小至高中),美國的學生則輕鬆地過了十二年;可是我們到了大學時期卻因彈性疲乏,而使得前面十二年的努力一夕之間泡湯;而美國的學生,卻用四年大學的時間來努力,便趕過了台灣學生十二年的成就。

像現在,學英語似乎也成了全民運動,而我也有幸投入其中,參與英語教學工作。

可是愈投入,我就愈只能悲觀地預測,我們的下一代中,也許會有一小部份的菁英,他們的英語程度會大大地提昇;但我並不覺得我們下一代的英語程度會在五年、十年內會有明顯地提昇。

原因很簡單,一來是因為學習方法始終錯誤,二來是因為太早的過度投入,只是令人透支疲憊而不得不提早放棄。

我要再度闡明的是,我們台灣人真的都很努力。

但是如果教育者的教育思維及教學方法錯誤,而學習者也沿用一成不變的錯誤方法跟求學態度,那縱使再努力,學習效率還是不太可能提昇的。

所以與其注重「不要輸在起跑點上」的觀念,不如多多注重學習的過程跟方法是否有效率、能提昇學習者的興趣、能趕上潮流。

總之,我們追求的應該是不要輸在終點,而非總是成天揠苗助長地想要「贏在起跑點上」!

 

【蘋果日報論壇 2003/08/31 刊出】

 

更多UNOLIN原創及投稿文章,請按此

更多UNOLIN的原創鬼故事,請按此

更多品牌唸法相關文章,請按此

更多外語相關文章,請按此

喜歡此篇文章的,請別忘了到標題下方去按個讚、或者分享出去!好心有好報!祝您得眾神相助,好運財運滾滾來喔!

arrow
arrow

    un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